3月2日上午9时,在昆明机场附近一片空旷的场地上,带有中铝国际、昆勘院LOGO的2台重工强夯机正“卯足干劲”,为新建智能化减隔震制品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场地整平和地基处理工程开启了“奔跑模式”。
在党中央正确决策、相关单位强力群防群控和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齐心抗疫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胜利,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新主题。昆勘院按照中铝国际“两个确保”“两个不变”的总体工作要求,在加强防疫的同时,紧盯目标,以坚定的决心推进开工复工,以积极的恢复生产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
作为云南省100项重大复工项目之一,昆勘院十分重视新建智能化减隔震制品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为确保项目场地整平和地基处理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公司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打出抗疫复工“组合拳”。
精准服务赢芳心
新建智能化减隔震制品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的业主是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专业从事建筑减隔震技术咨询,减隔震结构分析设计,减隔震产品研发、生产、检测、安装指导及更换,减隔震建筑监测,售后维护等成套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该项目启动后,昆勘院前期参与了新建智能化减隔震制品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地质勘察工程项目,凭借过硬的综合实力和精湛的技术实力,得到了震安科技的认可和信任,为后续参与该项目其他领域的技术分包打下坚实基础。
为继续赢得业主“芳心”,昆勘院在疫情期间,积极采用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主动与震安科技加强联系,收集震安科技采购信息,通过全过程跟踪管理和技术服务搭建良好的交流互动桥梁。
在收到震安科技发来的邀标邮件时,国内疫情防控阻击战正是关键阶段,昆勘院积极做好“两手准备”。一边继续优化技术方案,积极响应招标文件,做好投标工作;一边从不同渠道进行征集,联系分包商,确定劳务工,全力推进该项目。
俗话说“功到自然成”。2月14日,通过无接触式电子投标,昆勘院以为业主节约1千多万的优质方案和强劲的综合实力成功中标。
防疫标配筑信心
为全力配合项目建设,确保疫情期间安全开工,昆勘院在中标后坚持“双线”作战,一手抓紧疫情防控,一手抓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建设不停步,实现员工干劲不减、人心不乱,工程建设进度不停、质量不降。
“为了不误工期,我们通过务工人员来源地风险识别、返工途径等信息,对多家长期合作的劳务分包商综合测评,最大限度地降低输入风险。”项目部经理王良川介绍,项目部采用包车定点接运的方式,成功运送20人到达现场作业。
与此同时,为消除务工人员的顾虑,项目部主动为其准备口罩、消毒药水、红外线测温枪、应急预防药品等防疫“冲锋包”,并在项目现场设置隔离点。在务工人员到达之前,及时对食堂、临时宿舍、场地进行整体消毒。
项目疫情防控方案报审表、项目应急救援方案......除此之外,项目管理人员邱健彬也在“云端”积极配合业主震安科技积极做好开工前的审批工作。一份份文件,在“云端”来回传送,消除了疫情带来的恐慌,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从项目部接送的车上走下来的时候,看到他们准备好的口罩,闻着项目部门口雾化器喷出的消毒水味,心里一点都不怕。”来自四川的务工人员吴见兴满脸笑容。
专业精神暖人心
2台重工强夯机加足马力,3台挖掘机穿梭有序,洒水车绕场喷洒,雾化机准备就绪,现场人员用心工作,机器交织的轰鸣中偶尔可以听到飞机起飞的声音......
初春的温暖,让这个生机勃发的季节充满憧憬,智能化减隔震制品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已是一片繁忙热闹。
走进项目部,映入眼帘的是中铝集团“安全、干净”班组创建标准的办公环境。危险源识别公示牌、进出现场二维码、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宣传标语一一映入眼帘;分区围挡、材料堆放整齐有序,非工作区盖上了绿色的“被子”;现场透露出“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作风和文明施工的规范化管理的影子。
“因回填场地西部与成型标高存在10-15米高差,考虑到工程质量与安全,下一步强夯施工过程中,我们将采用毛石换填施工方案。”项目现场,项目部人员正在和业主现场管理人员讨论替换方案。
从项目收益来讲,改方案势必会增加成本。“干一个工程就要树立一个品牌,我们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业主现场管理人员不禁竖起了大拇指,为昆勘院的工匠精神点赞。
新建智能化减隔震制品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场地整平和地基处理工程的全面开工,只是昆勘院众多复工项目中的一个缩影。昆勘院在慎终如始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继续绷紧“战疫弦”,按下“复工键”,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胜利。(郭岑怡 黄莹)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