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要闻

【喜迎二十大 共筑昆勘梦】特别报道① 雪域高原上的“钉子户”——记感动昆勘人物孙熙宁 

来源: 时间: 2022-10-09

    十月的普朗,秋意渐浓。昆勘院迪庆分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孙熙宁和往常一样,国庆假期也没休息,依然坚守在昆勘院普朗铜矿工程项目指挥部。

普朗铜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东北部,海拔3450-4500米之间,属于多金属超大型矿山,是目前亚洲已发现的最大斑岩铜矿山。

“在我眼里,每一个项目都是我的孩子,孩子在哪里,我就要在哪里。”在普朗铜矿工作的2900多天里,他休假不到100天,用实际行动在雪域高原诠释着昆勘人的责任与担当。

在专业技术难题上一“钉”到底

扎根岗位、埋头奉献是孙熙宁逐梦的方式。自1993年7月进入昆勘院以来,他的脚步就从未停歇,他始终坚守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不断与岩土“斗智斗勇”,先后承担完成了百余项复杂的岩土工程项目。

“从2014年的普朗铜矿一期采选工程选矿厂场地平整工程开始,我们就一直关注矿山建设的进程,积极寻找机会深度参与到矿山建设中去。”孙熙宁介绍,昆勘院迪庆分公司坚持聚焦业主需求,不断延长业务链条,以专业技术、优质服务来征服业主。

据了解,普朗铜矿场地地质条件极其复杂,边坡地层主要为漂卵石层,含有大量强度极高(抗压强度大于90MPa)的玢岩块石、漂石,地下水极其丰富,边坡采用锚索加固,钻孔易发生孔壁坍塌事故。

为解决第四系冰积土锚索成孔难题,孙熙宁带头成立QC小组,通过“顶锤跟管钻进”“偏心跟管钻进”“可回收扩孔套同心跟管钻进”“一次性扩孔套同心跟管钻进”四种跟管钻进工艺的对比试验,最终采用“一次性扩孔套同心跟管钻进”工艺解决了普朗铜矿场地冰积土锚索成孔难题。

孙熙宁到绿化科研植物群落培育场地踏勘

唯有专注,才能专业。8年来,孙熙宁持之以恒地专注科研攻关,把创新成果书写在雪域高原上。他结合矿山实际情况,着力研究高海拔高寒山区植被恢复治理技术,精准解决普朗铜矿环境恢复治理、矿尾矿库和塌陷区截洪沟边坡治理等矿山发展痛点问题。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者,孙熙宁开拓思路、不断学习,以实际生产问题为导向,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带领部门同事将业务逐步拓展到了尾矿库工程、钢结构工程、管道安装工程、房屋建筑工程、装修装饰工程、公路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等领域。

一份热爱,一份责任,铸就了孙熙宁不断钻研、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他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愿解决问题的人。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凝心聚力,没有攻克不了的技术难题。”

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紧“钉”不放

“在为普朗铜矿矿山生产建设服务中,孙总总是能在业主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昆勘院迪庆分公司王必成介绍,孙熙宁作为技术负责人全过程主持了普朗铜矿井下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的设计、采购及施工总承包(EPC)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施工区域气候严寒,山高坡陡,有利于施工的黄金时间大幅度减少,再加上需要在自然崩落法采矿产生的地表塌陷变形区作业,安全隐患大,危险性极高。

“面对如此复杂且困难的施工环境条件,我没有退缩,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孙熙宁主动收集分析研究相关资料,复核相关数据,采取一切能采取的措施,为普朗铜矿井下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总体方案的制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孙熙宁在施工现场汇报项目开展情况

为保证项目的安全实施,孙熙宁主持编制了项目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变形监测方案,并在实施过程督促落实执行。此外,他还组织开展了物探、地质雷达探测等工作,为施工作业提供了可靠依据,确保了施工安全。

“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向前是昆勘人的精神特质。”为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实现设计意图、理念,孙熙宁长期坚守现场,及时掌握现场实际情况和业主联系、沟通,根据实际条件及时调整施工次序、作业路线。

正是因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敢于接“烫山芋”,勇于啃“硬骨头”,孙熙宁才能厚积薄发,用自己29年的专业功底,帮助业主找问题、找路子、找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为弥补自身不足,孙熙宁在工作中主动与中南大学合作开展了《普朗铜矿重点地质灾害协同演变及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普朗铜矿采矿与水文地质耦合作用机制及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等科研项目。

“今后,我将继续用我的专业技术为业主服务,把我的知识经验分享给年轻人,为昆勘院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孙熙宁表示。


集团首页|联系我们|公司简介|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